Monday, May 07, 2012

日式咖哩




真正第一次進廚房作的是cheese cake,然而扣除甜點不算的話,就是日式咖哩飯了。





不知道大家對各式咖哩有怎樣的偏好,我很害怕有種銘黃色、水水稀稀的咖哩飯(銘黃色這種形容詞,想當然是在王樣水彩上面學到的。),但小時候店家裡常見的咖哩好像都是這一派,導致我除了在家吃,很少願意在外面嘗試。高中後期日式咖哩餐廳開始流行,我才又放開心胸擁抱它。更大一些有機會接觸到印度咖哩,也是愛得很。


簡單、下飯、接受度高,讓日式咖哩成為我挑戰的第一道料理,在去美國前幫當時男友提前辦的生日趴中初登場(是的,是屎王,如果你前面有花摟的話。)。那個早晨到現在都還很難忘:早起泡澡喝紅酒,下山去超市採買,開著音樂在廚房待一早上,中間偶有等待的期間就認真在大餐桌前埋頭完成生日趴中要用的投影片。那種單純想要讓一個人感覺幸福的心意和努力,我一直很珍惜。


咖哩飯第二次登場我已經在美國了。


想要謝謝時常接送我的兩個日本同學,所以請他們來家裡吃飯。畢竟也才出國沒多久,還是只有咖哩飯這一招,怕在日本人面前跌股又失禮,趕緊拿出本來打算喝兩年的高級玄米抹茶出來ㄧ人ㄧ包,分散注意力,想不到咖哩大獲好評,窘的反而是白飯煮不夠。很怕他們愛上我,還拿作給男朋友的「愛的大富翁」電子檔出來炫耀(西低!這世界上是有這種萬惡的東西存在的!!),趁機表明我有屎王男友。誰知道小日本還是中招了(替他哭哭一下)爾後又煮過不少次,同學聚會想不出新菜色或得端素菜就會拿咖哩飯來充場面。小日本不僅畢業前點名想再吃一次,還當我面跟他爸媽說:「這台灣女生煮的咖哩飯超級好吃!」於是我才真正相信他不是客套而已。(或者太愛我,不只眼瞎味覺也盲。)





那....就來講講材料跟我的做法囉!



材料:

洋蔥-------------------------------------------------------兩顆
馬鈴薯----------------------------------------------------四大顆
紅蘿蔔----------------------------------------------------兩根
豬肉-------------------------------------------------------以上所有蔬菜加起來的1/2量
蒜頭-------------------------------------------------------數瓣
咖哩塊----------------------------------------------------原味及微辣或大辣各三小塊
咖哩粉----------------------------------------------------沒有可以不必勉強
起士-------------------------------------------------------看你靈感


以上關於份量的部份,其實通通都是廢話。

說真的,這不是作西點,不需要很精準的計算和化學變化,通通都是你喜歡就多加兩根,不喜歡就少放些。


無論洋蔥、馬鈴薯和紅蘿蔔,大小都因品種不同而大有變化,所以我這裡說的,比較是比例上的概念。買得到小小顆馬鈴薯時,我通常都是不削皮丟個十幾顆對切。肉也可以換成牛肉或雞肉,而這裡的比例由來很簡單,試想一下你吃飯時候,淋在白飯上的咖哩裡面,是不是肉和蔬菜都「錯落有致」,不至於每口都是肉,也不至於怎麼吃都找不到肉,那差不多就是這個肉和蔬菜總量1:2的比例了,畢竟有好大一部份的洋蔥會化掉,馬鈴薯也會越煮越小,化在湯汁裡。蒜頭是我個人偏好,可以切成小小丁,一些醃肉、一些開鍋時候爆香。


步驟:

1. 切菜

我一直不知道這步也是需要教的,直到我發現還真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衝蝦毀。從肉先切起,這樣可以趁切菜的時間稍微醃一下肉。肉不要切太小,免得久煮易老,吃起來也不起勁。洋蔥有1/4切丁、剩下的切成跟大拇指第一節差不多大小。馬鈴薯和紅蘿蔔滾刀切,馬鈴薯記得不要切出尖角,免得久煮化太快。講究一點可以拿一些些馬鈴薯切小丁,化光以後湯汁會更稠,不必為了要稠度而誤加太多咖哩塊,過鹹。


2. 醃肉

有咖哩粉的話灑下去醃,用抓的稍微抓進肉裡,然後倒入一點醬油、蒜末、味淋,再抓。豬肉大致是這樣,牛肉我會建議多抓點咖哩粉,雞肉要另外炸再淋蔬菜咖哩也很好吃。


3. 煎肉

是的,因為剛剛叫你先切肉起來醃,所以等蔬菜都清洗乾淨、切好,也差不多就可以了,我們是要它臥底在咖哩裡,不是要它本身太有戲。通通丟下鍋煎,油不必多但請不要乾煎。兩面煎,周邊也稍微滾一下鍋底,通通都因為熟而變緊了即可,反正咖哩一煮要煮好久,肉不熟實在不是個你會需要擔心到的問題。

那煮咖哩需要擔心什麼呢?還真的.....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不要像我這樣姑姑毛毛,切切丟下去煮一鍋的也大有人在阿...但我們不是正妹(硬拉別人下水),不能只是切切一大鍋就iphone拍照,樂画加幾個圖案,上傳FB,標題下個「這樣可以嫁了嗎>////<」就一堆人搶著把你娶回家。深度!我們追求的是咖哩的深度!!(顯示為無法追求阿宅的人龍長度,只好改追求深度....)


4. 炒蔬菜

剛剛煎的肉盛盤放一邊後,先丟洋蔥炒。(但我喜歡有點洋蔥的脆感,所以會留少少的拇指片洋蔥,等到上桌前十分鐘加。)然後是紅蘿蔔,跟油一起翻炒,最後加進馬鈴薯,這時候可以撒一些咖哩粉。你會希望肉和蔬菜是吃進差不多的咖哩味,所以炒到馬鈴薯邊邊熟到切面看起來有點像蜜蘋果的紋路時,(施主對不起,這就靠慧根了。)加水加到淹過....洋蔥丁好了,蓋上蓋子稍微煮一下,比較快熟。水煮乾之後,再加一次水到馬鈴薯塊的一半高,丟入不同辣度咖哩塊各一小塊。


5. 加肉加咖哩

拌炒到咖哩塊化開、水又收乾之後,這次可以把肉加進去,再倒點水,把剩下咖哩塊都加下去化開,然後加水加到三塊馬鈴薯高。記得不時要攪拌,煮個十多分鐘要吧,完全憑感覺,第一重要只要肉熟,然後就看你愛馬鈴薯和紅蘿蔔有多軟爛了,跟我一樣愛吃得到洋蔥的這時候才把預留的洋蔥丟下去。(你也不想它過脆,跟鍋子裡其他東西口感不合)最後這一道手續時,差不多加了洋蔥下去,你就可以另外煮一鍋水,燙點綠花椰菜等一下放白飯旁邊一起淋咖哩。(直接丟進去咖哩煮也是可以,但太軟爛的花椰菜不是很討我歡心)


6. 調味

夠不夠味完全看個人,所以味道不夠自己加咖哩塊,太濃稠太鹹自己加水。如果太辣可以加牛奶,要收尾的時候加cheese進去攪拌,最後,偷點一兩滴醬油。我也不知道這道理哪,但有那幾滴醬油,味道真的比較高深一點。



以上!



最後幾個叮嚀:
是,咖哩的確隔夜吃更好吃,但這種煮法,你要擔心的是有沒有夠份量放隔夜。我有時候懶到...煮很大鍋,這餐把豬肉都吃完,下一餐丟牛肉進去同一鍋煮。

喔,一鍋咖哩最最最美味的是表面跟鍋子接觸的那一圈焦焦的咖哩漬(我每次都要最後刮那一圈放在白飯最頂上!好~~好~~吃~~~)。

還有,我也是有在迷信要混兩種不同品牌咖哩塊這件事。



咖哩家常到人人會作,所以與其說是食譜,不如說是記錄下我做菜的邏輯,看看是不是能跟你的結合,或稍稍增補。雖然我做菜非常free style,但至少邏輯是工整的。(吧?)




圖片:http://www.loftwork.com/portfolios/necoyuco



1 comment:

  1. 昨天寫完日式咖哩的做法後,下午在誠品找書時,順便翻了翻有教做咖哩的食譜。講真的,一點誠意都沒有,編輯有良心一點的話應該把那ㄧ頁撕掉,或者把佛蒙特咖哩背面直接貼上去。

    ReplyDelete